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
有感科技業 大陸(上海) VS. 台灣(台北)?



This is Shanghai from Rob Whitworth on Vimeo.

最近跟一位上海 RD 聊了幾句,普遍都說上海在硬體跟消費水平都已超越台灣,說起來大概只剩人文素質或福利相關的部份,聽起來滿感慨的。簡言之,硬體不用說,可以看看影片,消費的話大概比台北貴 30% ,至於人文素質,舉個例就是過馬路要十分小心 XD 據說早期大家出手都很闊,甚至全身穿滿家當,但回家依舊苦哈哈,現況不太清楚,至於暴發戶是政策的關係,例如一胎化導致小孩繼承很多家當,而政府在推動城市時,在都更時用兩間房換一間房的機制,導致換了房後可以收房租過生活,更別說上海被炒起來的價碼,更別說一胎化小孩繼承爸媽、爺奶的房子個數,可能一次就來個 3~4 房呢。

除此之外,這邊要提的則是像機上盒這類科技產業,據在大陸工作 5 年的 RD 分享,台灣了不起就 3000 萬人口,最大咖的就中x電信,最了不起的就 500 萬用戶,在怎樣算也了不起 50 萬台機上盒,在怎樣每年頂多更換 50% 的數量。在大陸隨便一個省就拼過台灣了 Orz 這也就是台灣科技業漸漸也不把台灣放重心的主因,想起來也滿感傷的。

瞧,一年只有 20 萬台的業績,要跟大陸百萬甚至千萬台的量拼,誰會留意台灣啊?

最近在接觸類似機上盒的產業,我發現搞硬體的軟體並非寫的差,倒是因為多了硬體這個維度後,根本沒其他精力去把軟體寫好 Orz 若熟 Web service 的話,應該很清楚只要去把 backend service 、 ui/ux 等的弄好,一切建立在穩當當的 x86 平台,但機上盒底下可能是 MIPS 、可能是 ARM 等類的,一堆應用程式本身都不是為他們設計的,先別說 porting 的痛苦感,連合作硬體穩不穩都是嚴重的問題,還得靠別人家的 SDK 才能生存下去(有沒bug又是另一個故事了),在這樣的環境上,很難會有心力把軟體寫好,或則說,心力都花在搞好硬體上面了

想著想著,覺得從 web service 跨到 embedded 行業,可以有另一層的體驗,那種感覺若要以當紅的 mobile app 來說,那就接近寫 ios app 跟 android app 的差別,在 ios app 硬體環境明確,但 android app 硬體環境不明確,導致在 ios device 上可以有一致的體驗,而 andorid app 很難或要花更多精力才能達成的啊

3 則留言:

  1. 大陆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就至少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, 人口几百万的城市就更多了, 台湾体量小很多, 不能拿劣势拼优势. 台湾本身的科技制造业很有优势, 但是由于政治恶斗,没有在国际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, 利用好大陆的市场, 只会越来越边缘化, 越来越封锁. 大陆是一个可以直接跟欧洲, 美国 相提并论的经济体, 不提统独, 经济上都应该拥抱大陆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哈哈, 我是大陆的科技行业工程师, 偶然看到你blog, 忍不住评论几句. 感觉台湾的产业和韩国的优势产业重合度很高, 大陆跟韩国签署了贸易协定, 不知道为何跟台湾没有谈成. 台湾年轻人据说反对声音很大, 开放和自由市场, 在更大的市场寻找机会, 应该是有理想的年轻人的想法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感謝你的回應,講得非常好,都有講到痛點 :D

    我自己是覺得,就內需而言,台灣可能比較接近已開發的國家,一些機會老早被既有產業佔領光了,現況台灣創業風氣都是前進東南亞(完全無法跟中國對抗,只好盡可能避開、挑新興國家)!!然而,這都是因為二三十年前一堆山頭都被佔領,那一群事業有成的,繼續不斷地攻守城池,估計是這樣,內需飽和,導致這個年代的年輕人發展機會銳減。就像一個產業發展完善用,出現了公會制度,某某公會制定條款讓大家不要再彼此競爭、共享利益,那新來的不就只能透過顛覆舊產業來創業,結果那些老大們會用公會、資本力量來打壓,我想這在世界各國都是不變的招數。

    至於跟各國簽署貿易制度,比較偏國家策略,或者是說文物保護等意識。我本身讀理工還滿能接受生物演化的:適者生存,然而文物保護意識成了另一個反對聲浪:我們應該保護弱小者。當然,也可以黑暗面地說,那些既得利益者,無力跟強國競爭 XD 回到正題,在貿易方面的關稅是一個國家保護政策,估計沒簽署貿易也都是一些人民抗爭的成果吧?沒了關稅制度,一堆產業馬上被強者給消滅掉了。這時就很佩服南韓的國民意識,就像韓貨不如歐美日,但大家還是很努力只買韓貨!若台灣有這麼一丁點意識,或許內需市場又會不一樣,或許貿易制度也就很敢開放。

    我記得小米某任的財務長是台灣人,回台分享了一些心得:台灣的內需太小,以至於像 HTC 在國外碰壁時,無法藉有台灣內需而養活、養大自己,我覺得這真的是滿殘忍的現實的,也是我對你那番話的認同。至於中國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,只是站在投資風險上,雞蛋是不該擺在同一個籃子的 XD

    我想,這也是為何台灣目前仍積極的往各處發展,像旅遊業來說,雖然陸客團減少,但其實整體觀光人潮還是增加的,多了不少自由行或其他世界各國的遊客喔。至於那些產業的大老們,再不改變風氣,或許也只是時間問題。只是產業轉型啊,還要好一大段路。而年輕人的未來啊?我想,在任何一個已略有發展的環境下,悲觀一點就是鼓吹離開吧(例如前進東南亞,但沒錢怎能前進?)而積極一點的,大概就是盡可能培養人脈、跟老大們套好關係,看看何時可以互利共生吧!

    那些反對或支持開放的聲浪,就只是正常能量釋放 XD 台灣的生態圈,本是如此罷了。能離開的,已離開,能獲利的,早已獲利。那些年輕創業者,不少都是家境不錯、獲得教育的機會不錯、不愁吃穿的創業方式,有時也只是人脈圈的人滾人、利益滾利益的產物啊,喊開放的,就是在對抗既得利益者,喊反對的,就是保護自己的既有財產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