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說書服務大概衝刺了不少知識或資訊的累積,真的滿優的,雖說也會擔心不小心被洗腦了 XD 整體上還是很佩服樊登說書,就是一個 CP 值極佳的知識吸收工具,工具的好壞還是回歸使用者怎樣看待與善用。
大概前幾年開始用 podcast 聽一些國內外的訪談演講,便會覺得國外內容發達,拿來練英聽是不錯,但當作知識吸收就效率慢,剛好沒點太多技能在非母語上,很難 N倍速吸收。並且扣除掉演講類型的 podcast 外,許多都太過碎片化,直到碰到說書服務,且一口氣就是講 30-60 分鐘的說書,跟檯面上只說個 5-15 分鐘的 Youtuber 說書內容有很顯著的程度差距的,最重要的是可以融會貫通的提及幾本經典書共通點。暫時先持續享受這速食知識體驗,接著買了一堆電子書等著清 囧
回過頭來,發現年紀到了一個時間點後,看看周邊的大大們也對等的累積成就,沒有人是停留在之前的狀態的,就算有也長出不一樣的技術樹,如此就會想起跟幾位前輩哈拉一些八卦議題,俗稱的正妹的朋友還是正妹,強者的朋友還是強者。大概就能力越強、責任越大,人越有地位,主動攀談的朋友就肯定越多 XD 對應的八卦是強者們的領域,絕對存在許多雜訊或誘惑的。
回顧著周邊大大們,就像美術館裡的藝術品,只能遠遠欣賞著,沒什麼互動機會。當彼此努力向前者,也各處開花的,大家各自在自己的機緣處深耕,倒也不用說什麼離開舒適圈的事,強者是自成生態系,其舒適圈腹地是不斷擴大的,能力強大到做什麼事都像在舒適圈,世界的美好就是建構在這種最大亂度,不要求每個人都走同樣的路線。
最後 ,筆記一下近期的閒逛,無意間看到了一位要捐出版稅的大大,說真的我是被捐版稅吸引到的,恰好書名的領域跟工作有點相關,就仔細看了一下內容,依照內容原先以為也是三五、四十歲的人生經驗,結果在挖掘下去,才發現是二字尾的大大,這時就很納悶,究竟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等人才?果真個性影響一生的選擇,其成長過程並不是俗稱的速成路線,在年輕時期便經歷過家庭/求學/人生各種議題的摸索跟闖蕩,造就目前的成就,瞬間想起在研究單位的好友,高中時期半工半讀、大學碰到恩師,接著在最高學府闖蕩時,碰到不認同的教授就選擇放棄不讀 XD 真的佩服。
此外也回憶起自己的一些個性,像是本身是略悲觀主義,但是屬於那種把最差的情境思考後,反而更大膽去嘗試任何事,且任何事的起步並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,而是追求不斷修正去趨近想要的目標。恰恰好看到有類似個性的人,感到共鳴。
認識一個人,就像翻開一本書,翻開的那一瞬間,就無法再把書闔上了。所以,書要慎選,不要亂翻,以免不小心就被感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