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

Windows XP 之 CPU 使用率 100% @ VirtualBox 3.1.2

前天重灌完電腦,我的 Host OS 是 Windows 7 x64 的環境,使用 VirtualBox-3.1.2-56127-Win 版本,而 Guest OS 是安裝 Windows XP with SP3 ,但無緣無故沒做甚麼事,那個 Windows XP 卻一直不斷地停在 100% ,害我甚麼事都不能做。


後來 Google 一下,幸運地發現一些文章:



解法:


將虛擬機器關機後,點選那個 Guest OS 並按下 [設定] ->[系統]->勾選 [延伸功能:啟用 IO APIC] ,目前打開選項後就沒有 100% 的現象,但我覺得那只是暫時改變一些環境條件使得該現象消失,之後我把這個選項關掉後,卻又沒有出現 CPU 100% 的問題,先記一下這個狀況,這種作法可能仍不是正解


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

三分之一的省思

一天有 24 小時,花 8 小時休息,花 8 小時工作,那還有 8 小時給自己。


工作一陣子,原先有點在想,為什麼一天要花八小時工作,後來發現只要工作 8 小時,就可以養活自己跟家人,已經是不錯的事了。倘若還沒有工作的人,也不用沮喪,因為多了 8 小時可以利用。


工作後,並不一定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有的人只做重複性的事務,有些人能做有挑戰的事,但這些也都一樣重要,因為社會就是這樣搭建起來,但滿足社會體系後,還是得看看自己,如果我花了 8 小時養身體,再花 8 小時養活自己,那剩下的 8 小時是不是很重要呢?其實那最後的 8 小時,還需扣掉洗澡洗衣吃飯準備上班等等的,其實並不多。


大概已有一陣子準時上下班,理由簡單,因為若多花了幾分鐘在公司,那我就對不起 1/3 的自己,所以盡量把工作安排恰當,目前我大概早 5 ~ 15 分鐘到辦公室,但其實有點像用來吃早餐,然後晚 5 ~ 15 分鐘下班。除此之外,最近有感主管是非常重要的角色,參加公司辦的新人訓練,才真正了解主管的意義,他們就是要幫你扛更多的責任!你可以安心地做工作上的事務,不需要花心思去爭取計畫費、跑業務,因為這個責任是主管在扛的,除此之外,其實工作上的進度不單單只是自己的責任,也是主管要拿捏的,一個人工作進度不佳,往往都會覺得是那個人的問題,那轉個方向,其實也是主管沒有評估好風險或能力的關係,這時候可以透過考績顯示出來,但我不喜歡用脾氣來顯示出來。考績好與壞,主要看待的是公司體系的運作,但如果一個人考績佳但是完全是犧牲掉個人的 1/3 天,那這樣不見得是成功的,只是這一切又會牽扯到價值觀的事…


看來工作與生活,還是需要很多的智慧來處理的。


莊子〈秋水〉

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。
莊子曰:「鯈魚出游,從容是魚樂也。」
惠子曰: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」
莊子曰:「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」
惠子曰:「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。子固非魚也,子之不知魚之樂,全矣。」
莊子曰:「請循其本。子曰:『女安知魚樂』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」


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

[C] 使用 fread 讀取檔案的觀念 - 小心使用 End-of-file (EOF)

連續幾天晚睡。主要是想解決一個 bug,這是用 C 語言開發的 tools,但每次都要讀取很多筆資料時才會出現,每一次運作要將三個小時才會看到這個現象,慶幸的,還是追到了。


這個現象碩班時就碰過了,所以知道要處理,然而我碩一下才開始寫 C 語言,恰好是經驗最淺得時候寫了一些 tools ,不曉得還暗藏多少 bug 啊!未來只能繼續見招拆招 。請看看下面的例子:


程式碼
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
int main()
{
        FILE * fp = stdin;
        char readbuf[4];
        int cnt = 0;
        int length = 0;

        while( !feof( fp ) )
        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ength = fread( readbuf , 1 , 4 , fp )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printf( "cnt:%d , data size:%d\n" , ++cnt , length );
        }
        return 0;
}


測資


# echo "123" > data
# ls -la data
rw-r--r-- 1 user group 4 2010-02-03 13:21 data


其中 4 這個數字代表 data 這個檔案的大小,雖然只 echo 三個字元,但它還會幫你多加個換行符號囉


運作結果


# gcc t.c
# ./a.out < data
cnt:1 , data size:4
cnt:2 , data size:0


看得出來嗎?那就是 read buffer size 設成跟讀取資料的大小一樣時,第一次呼叫 fread 時,雖然把資料讀完,但它依舊無法判斷到 end of file 。恰好我的實做上只使用 feof 來判斷有沒讀完資料,接著才要做事,所以就出錯了。因此,最好地作法還是要搭配變數(ex: length)紀錄讀取資料的資訊來加以判斷吧!


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

關於 PIXNET 痞客邦 Blog 部落格面板 CSS 寬螢幕教學


目前我用的面板,出自於 myjourney911 實作:痞客邦管理後台 > 部落格 > 樣式選擇 > 電影 > [電影樣式] 帶我去遠方


我喜歡他的配色,但由於喜歡單調,就擅自把他的圖片去掉,在加上我的 Blog 字比較多,甚至帶有程式碼,所以我就又調整它,讓他支援寬螢幕,希望喜歡的人還是用用原版的風格!因為有網友在問我,所以就順手筆記一下,以免我自己也忘光。


首先很多面板的文章內容沒有調列式( ul 或 ol ),這主要是因為部落格旁邊的選單及項目也是用 ul 或 ol ,為了美觀就把它取消,但其實是可以個別設定的,基於需求,所以我有設定它,關於這部分也可以參考以前的筆記



以下列出對這次面板修改的部分:


/*dl,dt,dd,ul,ol,li*/ { margin:0; padding:0; }

/*
ol,ul { list-style:none; }
*/

#container2 {
/*    width: 900px; */
    width: 96%;
}

#header {
    height: 50px;
/*
    height: 378px;
    background: url(http://p4.p.pixnet.net/albums/userpics/4/5/420045/4a950ae67bc00.jpg) no-repeat;
*/
}

        #banner h2 {
/*
            width: 260px;
*/
            width: 400px;
        }

    #navigation {
        top: 55px; left: 0;
/*
        top: 383px; left: 0;
*/
    }

    .box {
/*        width: 263px; */
        width: 100%;
    }

#content {
/*    width: 620px; */
    width: 78%;
}

.article-head , .inner-box ul , .inner-box ol , .box-text ul , .box-text ol { list-style:none; margin:0; padding:0; } 


剩下的就只剩調調字型大小,只是每個面板設計不一樣,或許每一次都要客製化了?此例為:


.article-content {
/* font-size: 13px; */
font-size: 16px;
margin: 0px 0px 0px;
}
#banner h1 {
position: absolute;
bottom: 10px;
right: 0px;
z-index: 500;
width: 550px;
height: 30px;
line-height: 30px;
overflow: hidden;
font-family: "simhei";
/* font-size: 18px; */
font-size: 26px;
text-align: right;
}


.title {
font-family: "simhei";
/* font-size: 18px;  */
font-size: 22px;
line-height: 20px;
margin: 0px 0px 0px;
}


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

[Book] 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


圖片來源:http://books.com.tw/


前幾天下班時,跑到圖書館撈撈寶,館內的統計相關書籍好像沒有那般生活化,不是一堆年報不然就是工程上的教學筆記。


我習慣在圖中的書中找書,而不是在網頁上找書,偶爾可以發現一些沒有在計畫中的書名,順手拿起來,就像在爬山時,無意間碰到的朋友,有緣就停下來說說話,要不望著他的身影離去,也有一番味道。


說說其他的,今天我又借了五本書,我想我可能看不完它們吧!但又何妨?與其待在圖書館,不如換到我家作客吧。我借的也都是老書,至少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囉。


忘了一提,上面那張圖的書我看完了,比起上一本書來說,我覺得比較像切入數學了,之前看的那本比較像個故事大餅,可以從中得到偉大的統計學者,解決問題的故事,但看不到數學式子,而這本書也算是故事型的,但書後有些數學式子,像一些經典問題:


假設一個班上有 50 人,我猜班上有兩位生日同一天,那你敢不敢跟我打賭呢?


這題一開始我也容易陷入迷失,看了書後的解法,我才想到,有時候思索問題解法時,別忘了轉個方向再繼續囉!這題的解法:( 1 - "50 個人的生日都不一樣的機率" ),答案約 97%


至於這本書適合誰看呢?作者好像是定位給上過高中課程的人看,恰恰好我有符合啦,最近想先看看統計相關的故事書,等到真的很有興趣時,我在重新來學學數學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