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是颱風天體驗了 Path 1 ,結果就這樣馬不停蹄地把 Path 2 跟 Path 3 也給 KO 了,真的獲益良多。
近一年當中,在 AI 應用開發跟自修上,剛好上過台大李宏毅教授的 Youtube 影片:【生成式AI導論 2024】,接著也協助公司使用 OpenAI API 建置了幾個雛形和一款稍微正式的對內服務,體驗過訓練自己的 model 來做客製化應用,以及也摸索過 RAG 應用和負責協助公司導入 AI 輔助應用等等,在這樣的背景下,進行 Path 1, Path 2 和 Path 3 仍收穫滿滿,補了不少思維:
- 對 Google AI 的發展更新為沒脫隊!只是入門門檻高 XD
- 研發 AI 服務時,要想想怎樣達成開發出一個負責任的 AI
在 Path 1:Beginner: 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 Learning Path 過程時,開始熟悉 Google Cloud 的介面,儘管 2018 年左右就開始用 GCP ,但基於工作方式大多透靠 ansible + jenkins 完成任務,一直漠視了 Google 發展,這次使用上反而驚艷了一下,特別是 Gemini 小幫手到處都可以協助,不熟也沒關係,問!就對了。
在 Path 1 的課程就被 Google Cloud 網頁管理介面驚艷到,接著補了不少關於 負責任 AI 的思維,令人想起前陣子 OpenAI Superalignment 的事情,雖然有點直覺,但對於事件的感受還不夠強烈,在上完課後終於能比較全面體會了,好在 OpenAI 在 2024.05 成立新的安全委員會了。
在 Path 2: Intermediate: Gemini for Google Cloud Learning Path 課程,讓我感受到身為 RD / DevOps / SRE 時 AI 的靈壓,可以有以下體驗思維:
- 站在資方角度,不需聘請有高深經驗者,僅需找資淺的聰明者(學習力強),只要能問對問題,靠 Gemini 補完工作,甚至快速累積經驗
- 站在開發者進行 side project 角度,透過 Gemini 大方地享受一人工作模式,可以只專精或感興趣一個領域,剩下的靠 Gemini 模擬出 10-30 人力規模的新創組織,幫你把點子完善到成品
此外,在 Path 2 的各種角色使用 Gemini 工作的思維,讓人欽佩大公司的組織架構,在小公司都是全包了 Orz
- Gemini for Application Developers
- Gemini for Cloud Architects
- Gemini for Data Scientists and Analysts
- Gemini for Network Engineers
- Gemini for Security Engineers
- Gemini for DevOps Engineers
- Gemini for end-to-end SDLC
- Develop GenAI Apps with Gemini and Streamlit
在 Path 3: Advanced: Generative AI for Developers Learning Path 的心得,就進入比較正式的原理課程,雖然看過過台大教授的 AI 導論,但還是在這波習得不少底層運作的觀念。
最後,差不多累積了兩萬分,其中 Quiz 錯了幾次,Lab 都一次通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