累積到上個月,已經掏錢給 Claude 滿一年了,從一開始 claude.ai 的用法,不停地在瀏覽器上詢問,自己也開發了簡單的小工具,目的是把程式碼打包成單一檔案,方便超額後可以續作 XD 不過,這樣的生態慢慢在 2025.02 之後都改變了。我也從 vim 模式轉成 vscode + github copilot + agent mode ,然而,當我又摸熟 github copilot + agent mode 後,又轉進了 claude code 的世界,並在 2025.07 也提播助理費到百元美金 XD 好用,當然要給他加薪一下
如果要說最大的生活改變?可能就是進入到定義任務的開發模式了,以及享受慣老闆機制,凡事避開自己親自 coding ,自己不 coding 也能欣賞 AI coding,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,可以接納更多種的解方。
慣老闆方面也要體驗一下的,當然就想要極致壓榨 AI ,倒垃圾前、洗澡前、睡前下個指令是基本的,同時開 2-4 個 Terminal 做不同的事也是合情合理,只是到頭來自己的 context switch 反而吃重,並且隨著 AI 能力越來越強後,漸漸地收斂到同時做 1~2 件事就好,放過自己吧!
放過自己後,就是享受生活的開始,不再計較要怎樣操爆 AI ,反而是在生活時間的碎片化下,如何靠 AI 輔助串起一切,凡事盡可能規劃 Save/Load 架構,做事做到一個地步肯定要叫 AI 更新 CLAUDE.md 檔案,甚至另外規劃個 PLAN.md ,就像小老闆時時刻刻盯著 KPI 。那何謂享受?既然等待 AI 的時間慢慢拉長(AI處理的任務深度加深),就開始看一堆動畫 XD 想想倒看了不少:
- 膽大黨
- 阪本的日常
- 怪獸8號
- 薰香花朵凜然綻放
- 治癒魔法的錯誤使用法
- 我要架招一切
- 我獨自升級
- ...
現在是 2025-09-21 ,打算讓 Claude code 卸下重擔。開始試試 OpenAI codex ,從一開始對話窗上不能上傳圖片、不能工作時先打好下一道指令等等, codex 版本迭代後,基本上跟 Claude Code 的差距越來越小了。再加上 OpenAI GPT-5 的成效,其實很接近 Claude Sonnect 4 / Opus 4.1 ,只要任務定義的清楚,基本上都是一樣的。
我想,這大概就是另類的小確幸吧?AI 輔助十分競爭,各家業者的差距也在縮減。
不過,也有些殘忍的事正在發生,美國已經大量關閉新鮮人的職缺,原本認為中高階者會被新人+AI輔助取代,隨著時間已經變成新人的職缺大量縮減,因為有經驗者 + AI 輔助可以做更多的事,企業也不用等新人犯錯練等。就像十年前有錢的新創,起手式先掏錢挖走有經驗的人。
這件事在工作上也滿有感受到的,觀察到同事正進行一個尚未有經驗的任務時,原本期待 AI輔助的過程,可以讓同事朝向有效的路線發展,事實上還是很吃“提問者的提問方式“,因為 AI 也會順著提問者的思維去規劃,回歸到下 prompt 的品質依舊重要。觀察到一些計劃方向也出現繞路的情況,所幸,隨著實務經驗增加後,還是回歸了正途。這件事代表:雇用有經驗者 + AI 輔助,還是跟以往的生態一樣的,只是一個人的經驗價值,仍有可能因為 AI 的出現被貶低。
目前 開發者 與 AI 輔助仍努力的找個平衡點,應該不是 AI 的泡沫化?略知很多 AI 服務(如 Perplexity)仍是努力燒錢中,尚未損益平衡,這也是恰巧聽到矽谷 podcast ,行內在搞新創的都有時時追蹤業內的頭部,據說 Anthropic 話語權仍很好的,而整合類(沒有研發自己的 LLM且本身也沒錢研發)都非常辛苦,也怕搞 LLM 大廠推出新服務就打亂了自己的步調。
而最底層食物鏈的開發者呢?我想,真的只剩投資了 :P 只能配置好資產(大盤指數也行也夠),避免產業鏈一個瞬間轉身就...受到重傷 Orz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